黄河东流去分集剧情介绍
黄河东流去剧情简介
由李准先生的小说《黄河东流去》改编,河南电视台精心制作的电视剧《黄河东流去》系列,生动再现了黄河泛滥时期的悲壮历史。
在20世纪80年代,河南电视台作出了一项明智的决策——将这部被誉为我国当代文学瑰宝、河南文学界骄傲的长篇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李准先生作为我国著名作家,其作品《黄河东流去》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河南电视台以此为契机,创作了《唢呐情话》、《赶驴记》、《冤家》、《黄河东流去》、《石头梦》、《月是故乡明》六部共计33集的电视剧系列。该系列作品在全国及中南六省的电视剧评选中均荣获大奖。
《黄河东流去》以抗日战争初期蒋介石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导致中原人民遭受空前灾难、大规模迁徙为背景,描绘了赤杨岗七户农家在灾难面前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悲欢离合,展现了中原农民坚韧的生存意志。剧中,当乡村沦为汪洋,村民陷入绝境时,李麦的一段话激发了全剧人物的生命意识,指引了他们的生存发展行动。这段话生动地展现了中原农民的生存意识和能力,是全剧最精彩、最形象、最集中的体现。
《黄河东流去》在广阔的生活画卷上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鲜灵活现的中原农民形象,如海老清、海长松、陈柱子、四圈、李麦、雪梅、凤英、爱爱、爱爱娘、老白等。他们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充满了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夫妻、恋人、乡亲、阶级的深情厚谊。在这些情谊中,彰显了中国农民的正直、善良和同情心,展现了他们牢固的家庭伦理和血脉亲情,体现了他们助人为乐、舍生取义的处世原则,铸就了中原人和中华民族巨大而牢固的凝聚力,为我们这个民族提供了赖以生存、延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黄河东流去》不仅展现了旧时代中原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风貌,更可贵的是,它生动地描绘了旧时代中原人既浑厚善良又机智狡黠、外表笨拙内里精明幽默、小事吝啬大事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使中原人的形象永远载入艺术史册。
故事背景: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扒开黄河大堤,引发空前灾难的事件为背景,描绘了黄河两岸人民在灾难、迁徙中的悲欢离合和顽强斗争。作者表示,他创作这部作品“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而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量”。
剧中主要人物:
李麦、海长松、杨杏、徐秋斋(算卦老头)、蓝五(殉情)、王跑(木匠)、老清、老清婶、春义、马凤英等。
故事开头:
1938年夏天的一个早晨,黄河上飘着一条木帆船,船上载着老艄公梁恩、他的独生女儿梁晴和烧香师弟的儿子海天亮。梁老汉发现北岸日军即将过河,急忙让天亮游水到南岸报信。梁恩与日军搏斗,不幸被打死,梁量与天亮失散。天亮过河报信,却反被国民党军队误抓为汉奸。天亮从国民党兵口中得知蒋介石要扒黄河的消息,设法逃脱,一路高喊:“老蒋扒黄河了!”黄河南岸的赤杨岗村,李麦、海青牛一家生活困苦。李麦与海青牛为赎回土地与海骡子打官司,海青牛被诬陷通匪入狱,不久便去世。新四军豫东抗日支队在这一带宣传抗日,李麦结识了女战士宋敏。随着战事吃紧,赤杨岗也陷入兵荒马乱之中。李麦得知黄河大堤开口后,慌忙敲锣呼喊,村民们逃到了寻母口。梁量与一帮背盐妇女来到寻母口,徐秋斋挺身而出,带领她们大闹盐行,迫使掌柜赔钱。王跑去赶脚,被汉奸队抢走了驴子,徐秋斋设计替他要回驴价钱。海骡子成为汉奸,要在难民中为日本人招募华工,李麦揭穿了他的阴谋,并与徐秋斋带领难民在新军的帮助下抢了日本鬼子的粮船。难民分得粮食后,各自远逃。李麦送儿子天亮参加新四军,自己则留下来与宋敏等人坚持斗争。
角色剧照
同类型
《黄河东流去》评论
- 评论加载中...